人們總要東西壞了才會意識到其重要性,對吧?供應鏈現在終於迎來它的時代潮流了,隨著它逐漸成為首要的考量,預算也開始轉移至供應鏈上。
我們正處於一個非比尋常的時代。通貨膨脹和勞動力短缺是長期趨勢。需求和供給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加上貨櫃成本不斷上漲。然後是電子商務加速、最後一哩交付和永續性的長期趨勢。根據最近的Gartner研究顯示,有68%的供應鏈高層表示,他們感覺自己一直在應對有重大影響的供應鏈中斷情形,而也有同樣比例的人表示,他們甚至還來不及恢復,就得應對下一波襲來的中斷。
另一方面,客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期待更短的交貨時間、更優質的服務、免費退貨,以及對永續性的承諾。各行各業都面臨著競爭對手的顯著增長、數位原住民和跨境貿易的崛起等等,這些都對價格、利潤和市佔率造成壓力。
以上這些壓力都將供應鏈問題推到了執行高層的議題首位。然而,供應鏈最初並非為了應對這些壓力因素而設計與建造,各個團隊單靠手中的工具根本難以解決不斷演變的複雜挑戰。他們無法跟上日益增長的市場複雜度、數據量和速度,或者由於受到老舊技術所束縛,以至於無法應對供應鏈的中斷。隨著團隊達到準確性和效率的瓶頸,他們被迫一遍又一遍地手動進行干預,不只耗費了寶貴的時間與精力,也導致創下紀錄的人員過勞和流失。
如果組織想要繼續經得起這些連綿不絕的風暴,就必須有所改變。
為什麼供應鏈解決方案無法達到要求?
供應鏈科技領域一直缺乏整合和平台化。
供應鏈至今仍主要依靠單點解決方案。箇中原因並不難理解:整合是件極其困難的事,這些解決方案高度專業化,而且其系統最初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傳統線性式的供應鏈管理方式。由於供應鏈本身的規模、複雜性和多樣性,在過去往往被拆分給不同的功能單位處理,形成層層疊疊的部門壁壘。決策被拆分為不同時間週期和節奏,傳統流程和系統也反映了這些組織和決策上的各自為政。我們無意中設計出了無法適應現代流程的技術,而加強了這些技術限制後,又進一步加劇了供應鏈在營運方面的缺陷。
這就是為什麼供應鏈仍然高度碎片化,並包含多樣化的應用元件配置方式,導致利害關係人和流程相互脫節。雖然這種方法在過去或許可行,但我們如今所處的環境,需要更即時的協作、事件驅動的決策、以及同步的規劃和執行。各自為政且被動的應對方式已經失靈,我們必須打破常規。
缺乏可擴充的計算能力,代表團隊要犧牲品質以及速度
現有的供應鏈架構的運算能力有限,這導致批次工作需要花費數小時。因此,在當今這種市場瞬息萬變、需要快速做出決策來應對的環境中,團隊更是被迫要在速度和準確性之間做取捨。然而,這種犧牲根本無法得到回報。缺乏靈活性與因應能力進一步加劇了供應鏈協調的不足,系統壁壘所築起的無形高牆也愈來愈厚。
資料管理和轉移成本越來越高
各大企業如今都被大量且高速湧入的數據淹沒,這些數據來自各個供應商、客戶、合作夥伴和第三方來源,無論在格式、產品層次結構、分類方式等方面全都大相逕庭。更麻煩的是,企業缺乏收集、整合、分析這些數據並將其應用於日常決策的基礎設施。反而還將資料零散地擺在各自為政的單點解決方案中,不但沒有辦法集中儲存、便利地取用,更無法直接用於決策上。
數據規模越大、範圍越廣、種類越多,轉移的成本就越高,效率也就越低。然而,我們依然不得不經常移轉這些數據,導致最終做出的決策往往過時且脫節。
客製化被用來「修復」技術缺陷,但會帶來隱性成本。
企業軟體經常是依據某種所謂最佳實務做法而編寫,暗示著企業只要照單全收就能自動在公司內部導入這種最佳實務做法。然而,這些「最佳實務做法」往往是基於過往的供應鏈狀態,受限於當時的環境脈絡,而這些各自為政的供應鏈應用程式的固有性質反而會限制協調,造成非預期的後果。
雖然從專精化工作流程和業務規則到整合外部企業應用程式等量身定做的解決方案,看似可以快速解決系統脫節或過時流程等挑戰,讓舊技術更適合當今的環境,但這些客製化解決方案卻會使技術堆疊難以維護和升級,最終阻礙創新。
理想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應該是什麼樣貌?
難道就只能這樣了嗎?想像一下,如果可以根據市場的現實狀況啟動新的規劃營運,而不是拘泥於固定的週期會是怎麼樣?或者能在晨間咖啡時間前就完成情景模擬?如果規劃和物流團隊可以持續溝通,並都基於單一資料來源運作會是怎樣?如果您的團隊花更多時間在策略制定和即時反應上,而不是整天埋首在試算表中會是怎麼樣?
如果所有技術限制都不存在呢?您會如何重新構想供應鏈的運作方式,而執行它們的軟體又會有什麼樣的實際樣貌呢?
理想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將建立在單一資料庫之上,匯集所有所需的供應鏈資料,並提供超乎尋常的分析功能。它將利用即時的單一資料來源,優化協作與應用的行為。它會打破數據孤島的限制,減少不斷移轉資料的需求,進而加速決策並提高敏捷性。由於這是事件驅動的解決方案,隨著事件的發生——例如貨物抵達或訂單已打包完畢等——它會將最新消息發布到公共資料來源,通知所有運作在其之上的應用程式。
理想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將連結各個端點,從計劃端到倉庫端,從商務端到物流端,所有應用程式都運行在一個擁有共同使用者介面和資料模型的共用平台上。這種無縫的連接將延伸到整個生態系統,淘汰電子資料交換 (EDI) 和其他不必要的整合。您可直接授予運輸商和貿易夥伴這些資料的讀取權限,而不用一遍又一遍地轉移資料。協作和流程編排將變得簡單且無縫接軌。
理想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將極度智慧化,所有系統和應用程式都會嵌入預測和生成式人工智慧。透過在雲端平台上運行應用程式,您可以瞬間取用無限制的計算能力,在數分鐘內運行數百次模擬,而不像過往一樣要花上好幾個小時甚至是數天。不再需要批量處理工作,也不必為了速度而犧牲準確性。因此,您能把規劃和執行之間的時間間隔縮短到接近零,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同步運作。它將根據您的軟體、您的特定施作方式和您的資料進行訓練,並具備處理複雜的推理能力。人工智慧將成為生產力的倍增器,因此團隊可以更頻繁地做更重要的事情,並推動持續優化。
理想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將部署於強韌、可靠且安全的雲端平台,使您的組織能夠縮短轉型週期,更快速地依照需求獲取創新和價值。您將能夠自行規劃使用的過程,加入新的應用程式,無需放棄和替換現有的投資。其固有的可延展性意味著您可以設定數據模型和工作流程來滿足自身的業務需求,而無需擔心日後出現中斷風險或有意外成本。
現在就是時候
我們正站在科技革命的邊緣,數據、生成式人工智慧和雲端技術等科技精粹匯聚一堂,為供應鏈的未來開啟了不可估量的可能性。試想一下,當我們駕馭這些新興科技時,將能迸發出何等的變革潛力!它們不僅有能力改變供應鏈的運作方式,更能重新定義全球商業格局。我們現在擁有了將不確定性轉變為優勢、打破現有壁壘,同時促進企業內外合作的機會,能引領我們走向更有韌性且可持續的未來。
現在是時候停止在供應鏈方面妥協了。科技不應成為您實現戰略的阻礙。在當今的時局,您應該期待更多助力。您準備好迎接之後的變革了嗎?